新春過后,宜興公安的一串數據讓人眼睛一亮:2022年全市交通亡人事故數和亡人數實現大幅下降;2022全年未發生有影響的群體性案事件;全市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4%,可防性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27.3%,連續9年保持“雙下降”……多個“降”背后,其實是“政治建警、改革強警、科技興警、從嚴治警”的結果。
“作為省警風警紀監督員,同時也作為在宜興深耕多年的民營企業家,我看到了技術在變,宜興公安為民初心不變!笔Y東良說。
科技創新關系國家前途命運、社會發展進步、人民生活福祉,F代化公安工作也是如此:牽住科技創新“牛鼻子”,方能占領先機、贏得優勢;下好智慧公安“先手棋”,才能推動變革、創新發展。但公安工作涉及社會方方面面,最忌“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”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,就需要在統籌工作時,從傳統的線性思維向結構性思維轉變,用動態思維、系統思維、循環思維、哲學思維,系統、高效地推進公安工作的完善。
首先,夯實基礎防控設施是根本。宜興公安利用改建原址和啟用新址,對綜合指揮室進行改造升級;對探頭、人臉識別等智慧感知設備進行“應安盡安”,實現圈層防控和單元防控;全域覆蓋前端感知設備,建設智慧作戰中心,用數據賦能實戰成效。
在基礎設施之上,如何構建好現代防控體系,宜興公安統籌出一套“宜興模式”:公安檢查站守外圍、派出所保塊面、警務工作站控核心、鐵騎管線路、特警巡控盯重點,根據不同崗位的特性,將細分工作落實到點、到人,在強化架構的同時,也厘清楚了各項職能。
在深化警務機制改革上,宜興公安將改革落實到了方方面面:巡處一體化改革、大數據指揮服務體系改革、偵查辦案體系改革、派出所工作改革等等。此外,宜興公安還以宜興現代警務“七大中心”(情報指揮中心、智慧作戰中心、交通指揮中心、基礎管控監測中心、執法辦案管理中心、實戰訓練中心、黨建活動中心)為依托,高度集成數據資源,實現快速高效辦案;此外,縣域級多維融合感知平臺、“雙物聯網派出所”管理平臺、“太湖e警”綜合服務中心實體化運行等智慧警務建設,也在社會治理方面起到了亮眼的作用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獲。近年來,宜興公安獲評“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”“全省優秀公安局”等22項“國字號”、部省級榮譽表彰,39個集體157名個人受到省部級以上榮譽表彰。碩果累累背后,是宜興公安一步一腳印的努力。
“要把大數據作為推動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大引擎、培育戰斗力生成新的增長點,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!2019年5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諄諄囑托。三年來,宜興公安始終保持“趕考”精神狀態,用實干和實績,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。
科技興警,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。宜興公安近年在改革強警,科技興警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,可以說辦到了我們企業和群眾的心坎里。
作者系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、上海市江蘇商會聯席會長、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